台湾:欲哭无泪的2021、欲渡无路的2022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3-02 08:37:34
旱灾缺水、高峰缺电、台铁事故、高雄大火、社会暴力事件滋生……2021年的台湾,过得不易。民众生活不易的背后,是台湾的社会治理出现了重大的缺陷,而民进党当局执政的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反作为”,更使得台湾民生雪上加霜、火里烹油,苦不堪言。
2021年,最让台湾民众印象深刻的就是百年不遇的大旱,以及随之而来的、令人感叹“荒谬”却又比荒谬更现实的缺水。从全球来看,极端气候对台湾地区的影响只会越来越严重和深刻,但“天灾”只是表象,民进党当局主导的“人祸”才是这场天灾背后更令人震怖和愤怒的主因。
其实,正常、有效的管理水资源的手段,可以从“消耗”与“储蓄”两端考虑。管理“消耗”的政策手段不外乎调高水价、课税、奖励产业发展再生水,以减少水资源浪费,但在政治考量下,这些有效措施被往往被束之高阁。
反观在“储蓄”层面上,由于各项工程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可图,因此绝大部分的水管理资源被投注于此。
台湾水库的水资源消耗,家用占44%,产业占56%,产业中十个用水大户占用了绝大部分的产业用水,这些大户以电子业占多数。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产业回流甚至加剧了这些用水需求。也正是因为台湾的电子产业与全球经济深度连结,因此台湾的缺水问题受到全球关注。
但在当局的应对措施中,看到的是“供5停2”的限水,是官员仍在开脱卸责的辩解。
可以预测,极端气候是长期趋势,未来台湾缺水问题必将反复出现。
其次,是缺电。2021年,台湾发生了多次盛夏时节的突然“跳电”,两次大规模的限电。同样引起了全球关注,因为半导体业是用电大户。
台湾的能源问题是个扯皮多年的老问题。现在的缺电危机,总的来说就是民进党一直主张的“非核”政策的负面效应。
当局铁了心要推所谓“绿电”,但在地狭人稠的台湾,“绿电”不仅不能取代“非核”造成的电力短缺,甚至已经造成台湾自有耕地、农田的破碎化与迅速消失。这一并不乐观的副作用,迟早会冲击台湾的粮食价格。
但在这种背景下,当局依然决定大力依赖燃煤、燃气发电,先不说燃气取代燃煤的方法对减碳帮助极为有限,单单是燃气设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祸留子孙”的后遗症,就足以昭示当局所谓“前瞻建设”“能源转型”的不靠谱。
譬如2021年底四大“公投”之一的“珍爱藻礁”,就是民众对政策失利、失位的批判呼声。但遗憾的是,这项本该是人民自决的权利活动遭到当局的刻意破坏,最后功败垂成,更加剧了台湾当下无解的缺电与环境危机。
最后,是整个台湾社会在2021呈现出的“暴戾”和“失序”。固然由于疫情的持续笼罩,但不可否认的是,2021年台湾发生多起街头的恶性社会治安事件、街头暴力行为。
其中引起网友议论最多的,莫过于超市店员劝民众戴口罩而遭暴力相向的事件。这些事件中,一名店员被捅死,一名店员被打断6根肋骨,一名店员被“挖眼”,连续三个月的类似重大暴力事件,震惊全台。
此外,还有民众持球棒当街打人的事件频传、无辜民众被枪击身亡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形成民众对人身安全的担忧。
还有上半年的“太鲁阁”号火车出轨,和下半年高雄“城中城”老旧社区大火。一个是台铁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事故,且台铁在安全管理上的缺乏反思、和当局对台铁高层不专业的政治安排,令民众愤怒。
一个是弱势族群的无辜遭殃。高雄“城中城”从繁华一时的都市地标到如今的破败不堪,市政府的懒政怠政无可推脱。延展来讲,全台湾30年屋龄以上的老旧社区超过5成(450万户),火灾风险之外,还有地震风险,山区边坡的土石流风险,可以说,都是违背引爆的“炸弹”。
而总的来说,交通基建与城乡建设都是当局所谓“前瞻基础建设”政策的重点项目,但上述两起重大的意外与死伤,揭开了政策空洞与治理失能的事实。
可以说,2021年对台湾而言是充满灾难与恐慌的一年,但令灾难加深、恐慌无法缓解的,更是当局的无能与无德。无能,所以民众无助,困境无解;无德,所以欲哭无泪,欲渡无路。(精卫填海)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