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一周年 他们护一江清水逾五载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3-03 10:50:29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上海3月2日消息(记者 程娟娟)1日一大早,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廷贵打开了电子邮箱,将一份关于“长江十年禁渔与水生生物保护”征文情况报告发给了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这份报告不仅是分析投稿情况,更是他多年来对长江大保护的关心、关注和关切。陈廷贵说,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一周年的日子,但我们为保护母亲河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一年。
6年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随着长江大保护“时间表”的推进,上海海洋大学也有自己的“作战计划”。2017年,长江办收到了一份《长江流域各省市退捕调研分报告》,揭开了上海海洋大学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智力支撑的序幕。2018年3月,上海海洋大学与长江办合作,成立了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2021年更名为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2021年3月1日,长江口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同时在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和上海海洋大学挂牌。
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
2020年9月至10月,受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渔政执法处委托,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等人参与了“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他们协助长江办渔政执法处提出了重点水域渔政执法人员和装备配备推荐标准,协助完成《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227个重点县渔政执法能力建设需求》等文件,通过合理配置机构人员力量、加强设施装备建设、建立协助巡护队伍,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执法队伍和适宜规模的协助巡护队伍,为长江禁捕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2018年至2021年,中心承担政府主管部门委托专题研究项目43项,完成调研报告27份,向主管部门提交决策咨询报告30份,完成长江退捕舆情监测报告57期,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在长江退捕禁捕工作中及时转化应用。一些对管理制度措施的建议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用,为完善长江禁捕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心常务副主任潘迎捷说:“长江口是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的重要组成,是许多珍稀洄游性水生生物的生态敏感区、关键栖息地和重要洄游通道。2020年,在长江办指导下,我们中心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积极思索,调研相关单位、咨询领域专家、全面搜集文献资料,编制长江口禁捕措施优化方案,为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贡献智慧力量。”
长江口水陆空立体监测,树立河口监测研究新模式
自建立长江口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以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教师童剑锋、高春霞等人就更忙了。这两天,他们忙着改进自主研发的一台水下被动记录仪,开发嵌入长江江豚声音智能识别算法,这是我国自主研发首次应用于河口长江江豚声音监听的被动声学记录仪。
2021年底,联合实验室申报的“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技术研究”项目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2022年度科技兴农项目立项。未来几年,他们将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致力构建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体系、禁渔效果评价以及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标体系,努力构建我国河口水域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的模式与典范。
行千里路,师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平时学生和老师都要上课,写文章,只有暑假才能去调研。”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教师、中心核心成员杨杨说。2021年暑假,她带上3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淮安市盱眙县、淮安市洪泽区、扬州市江都区等地开展退捕渔民跟踪调研。他们向渔民讲政策、说法律、谈案例,一对一地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了渔民就业、社会保障、转产就业安排等关键性问题的答案。他们也生动记录了长江退捕渔民岸上生活的缩影,充分体现了渔民上岸生活后的真实感受。
2021年,根据农业农村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十省百县千户”长江退捕渔民跟踪调研实施方案》,中心组织上海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三所高校,9支队伍75人,自7月中旬开始陆续赴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开展“十省百县千户”长江退捕渔民跟踪调研。
各调研团调研以对退捕渔民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和对各地渔政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非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获得1567份退捕渔民调查问卷。撰写提交了9个分报告和1个总报告,为动态分析研判各地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为科学推进十年禁渔政策各项措施的落实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