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跨国企业都是“中共同路人”?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5-19 10:03:19
自中美关系恶化以来,近年因地缘政治变化,促发台湾内部对“中国与世界”这议题有了更多讨论,这些相对中立的信息,正在对抗美国在岛内的认知作战,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叙事体系。其结果就是,在台湾内部已对中美两方都有了新的认识,既已讲过“疑美风”,这次讲讲“中共同路人”。
虽然台湾政界长年“妖魔化中共”,但正所谓物极必反,单一信息很难完全垄断市场,反“塔绿班”叙事随着美国猴急支配台湾,观众愈来愈多,对中共的观感也在缓慢改变。事例很多,如“中共同路人”这个名词的观感就在缓慢质变,从一个“全然负面”的名词,往中性词推进。别误会,从“极端负面”到中性,路还很长,我并没有说这个词汇已是中性词,只能说改变正在发生。
“战略定力”引台人困惑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时常强调“战略定力”的政党,现在台湾人已逐渐累积了此一印象。相较于民进党的治理无能和蛮横躁进、在野党的失语和“拿香跟拜”,为求长远治理绩效而展现政治“定力”,对台湾人而言,是很稀有的质量,特别是形容一个政党。
天下没有完美的政党,也没有完美的体制,一切都在变化中,一切也都必须与时俱进,鬼岛20多年的政治空转与原地踏步,让许多台湾人对于治理能力已愈来愈重视,也让人对中共的治理逻辑,感到兴趣。就算不是认同,了解新事实也总比死守古老的“共匪”印象要强。
与绿营全方位对大陆“积极泼粪”的行为相较,大陆对台口径始终没变,行为相对温和,这使得有一部分台湾人觉得大陆是纸老虎,另一部分则产生了疑问:为何“中共能一忍再忍”?这不只是部分台湾人疑问,许多大陆网民也有类似困惑。
答案指向了北京经常提及的“战略定力”。
两岸对此感到困惑的人,在大方向上都知道“战略定力”简言之就是累积实力、等待时机的意思,但缺乏在细节上的具体认识。于此说说个人看法。
台商为何投资“亲华”的匈牙利?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两岸问题上,看“战略定力”的具体层面,主要得着眼于经济相互依存发展,以及台湾是否会操弄地缘政治过头,以致到了阻碍大陆发展的地步。
这是美西方正在想办法弄清楚的“关节”。因为现在他们发现,台湾的跨国企业大举投资“亲华”的匈牙利,“这令人感到困惑。”毕竟,这与地缘政治的发展反向而行。
2021年底,欧洲驻台经济贸易办事处发布了2021年“欧盟与台湾关系手册”,关于台商的章节,令西方十分意外。2020年,台湾资金在欧盟最大的落脚处是荷兰,荷兰占台湾对欧盟的投资(FDI,外商直接投资)高达49%,其次便是“亲华”的匈牙利,占18.8%。
荷兰本就是最吸引全球投资的经济体之一,这不意外,西方人感到奇怪的是,为何台湾企业会大举投资对中国大陆最友好的匈牙利呢?
这个疑问,是出于对地缘政治效应高估的结果,在全球化模式里,经济行为与地缘政治本来就是各走各路,虽然后者仍能有效影响前者,但作用有其限制。最好的例子就是中美贸易战,美企并未因地缘政治理由而大举撤离中国(市场或工业区),顶多是绕道而行。
国家(或政治实体)与“经济体”虽看似一体,但却扮演着不同身份行走江湖,这可能就是大陆“战略定力”的主要视野。政治往往是“虚”,经济才是“实”,定力的来源就是掌握虚实,以免误判或随人起舞。
政治表现,往往内含高度的表演成分,经济行为则相对诚实,一如美国国务院与商业部门的行为是不同的,常常还相互矛盾。此外,“俄乌冲突”也是一例,许多欧洲国家尽管公开拒绝用卢布支付俄罗斯能源账单,但台面下却是另一回事儿。
西方现在密切关注“中东欧国家”(CEE)在台海问题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波兰、捷克与匈牙利(以下简称此三国为CEE3)这三个中等国家。CEE3是欧洲的重要新兴经济体,两岸企业在苏联瓦解后便开始往这个地区进行投资,虽然投资规模远不能与西欧相提并论,但做生意的脚步可不慢。
一开始,主要前进CEE3的是中小企业,台湾的跨国公司则直至2000年后才先后进驻,重点是,大陆重要企业也是同一时间点进驻。到2020年,CEE3累计吸引中国大陆FDI超过55亿美元,来自台湾的FDI超过 26 亿美元,匈牙利获得最多,其次才是捷克共和国和波兰。
有意思的是,从数量上看,大陆企业多集中于波兰,台湾企业多集中于捷克,但以投资总额而言,两岸企业都集中于匈牙利,换言之,匈牙利拥有两岸大型跨国企业的集中投资。
CEE3都是制造业重镇,尤其是电子零件业、机械与运输设备业,因此大量吸引来自西欧与两岸企业的投资,此外,借由进驻CEE3而得以准入欧盟市场,则是两岸企业青睐这三个经济体的另一个因素。
两岸跨国企业之所以大量投资匈牙利,乃因匈牙利的产业政策对大陆与台湾企业的补贴一样多,尽管,匈牙利执政党加强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而疏远台湾民进党当局。对台湾较为友好的是捷克与波兰,这两个经济体吸引了较多台湾的小型企业。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台湾的跨国企业是“逆流”投资匈牙利,之所以如此,与这些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息息相关。简单说,以电子业为例,两岸企业往往相濡以沫,许多台商甚至持有陆商股权,所以在匈牙利,两岸企业的步调较为整齐。
西方终于发现两岸经济的“密码”
在西方人眼里,匈牙利的台商,甚至完全不受政治影响,只讲究商业利益,也就是全球化模式里最优成本的考量。值得一提的是,同时在匈牙利与大陆都有驻点的台商,两边都能得到补贴。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能具体感受大陆对台湾的“战略定力”何以如此强固,尽管美国频频在台海问题上“切香肠”、挑战中国红线,并且企图透过“印太战略”全方面“遏制中国发展”,但两岸大型跨国企业几可说是命运共同体,甚至在其他重要的发展地区也是如此。
只要两岸跨国企业在全球的生态链里维持紧密合作,便能最大程度抵抗地缘政治的干扰,甚至是全球化模型内若干领域的稳定基础,任何经济体想实现“短链”,重整供应链结构,都不容易。
设使两岸全方位交恶,对两边的跨国企业都会带来重大挫伤,并且还会重创目前的全球化生态。美国一直在想方设法将台湾的大企业与大陆脱钩,原因就是在此。如果中国经济重度依赖全球化,那么切断两岸供应链就是打蛇七寸。
以匈牙利为例,两岸企业的分离,毫无疑问会使生产成本上升,且台湾企业顿失政治靠山,对政治干扰的抵抗力骤降,在外地受创的程度只会比陆企更为严重,如匈牙利的生意可能就不必做了。
简单说吧,许多台湾的跨国企业在外地的政治靠山,并不是台湾当局,而是大陆方面。对大陆而言,与台商在外地的合作,能为出口产业促进发展,且也能制约台湾政治,以避免其过度脱轨。
对台湾当局而言,跨国企业是管不动的,因为目前的全球化结构是台湾生存关键,伤害大企业就是减少台湾税收。这就可说明,为何民进党当政,对大陆的经济依赖不减反增,因为政治力无法翻转跨国企业的商业考量,而想找到取代大陆的生产基地与市场,绝不容易。
民进党能做的,就是扶植新兴产业,重新塑造该产业在全球化里的位置,并尽可能不与大陆往来,如生物科技产业。只是,即便是生技产业,也无可能拒绝与大陆交往,因为原材料来自大陆。此前说过,未来的多极化世界,是以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为中心形成的,道理就在于此。台湾缺乏自然资源,想对资源大户搞脱钩对抗路线,与自杀无异。
如此可知,大陆的战略定力,着眼于发展大局,只要把握住经济动脉的可控性,表演重于实质的地缘政治动荡就不足以改变既定政策。
结语
美国非常清楚唯有“反全球化”才能遏制中国,而台湾关键产业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因此近年一门心思都放在掏空台湾,至少也得将半导体产业整碗捧去。
西方智库看懂了这层面以后,建议台湾当局说服台湾的跨国企业采取“爱国行动”,才能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外交利益”。不过,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台独”民粹都玩这么多年了,美国也费尽心力下狠手,资本若能“爱台”早“爱台”了,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拆解目前结构。
这么看就能明白,台湾的跨国企业才是真正的“中共同路人”,无论这些企业主的意识形态为何,就算不喜欢大陆,既定的产业链结构却是难以忤逆的。(雁黙)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