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贴标“伪精英”,政学勾结“洗学历”
来源:海峡之声 | 2022-07-11 10:38:07
民进党籍桃园市长参选人林智坚遭国民党民代爆料论文抄袭一案,掀起轩然大波,并且进入第3天热度依然不减,岛内新闻版面几乎为此“论文门”大部占据,热度并随着蓝绿互相提出控告,恐一时难以降温。
有选举,就有丑闻,虽然这是政治斗争的戏码,但一般民众可无须将选举当成重点,而要检查丑闻背后那些根深蒂固的社会弊端。
所有的“论文门”事件,都指向学术界的腐败,上至蔡英文和英国学术界,下至岛内各级政客与本土学术界,学术机关的政治化,不单只是意识形态渗入教育现场,也包含了社会名流们“洗学历”的暗黑生产线。
论文抄袭,在台湾其实是普遍现象,也算是“政学共业”,有点像中国古代的“门生故旧”概念,学生时代师从于谁,就业时候,便借由老师的政治人脉从政。
虽然中国自古就“政学一体”,但西方又何尝不是?像亚历山大大帝,就是亚理士多德的学生。古代基本就是精英政治,知识不普及,政学一体也属正常。
不过在教育普及、阶级平等化的现代,“门生故旧”的政治就不应再被视为理所当然,此现象虽无法根绝,但已成了“台面下交易”,一旦“产业链”曝光,就是丑闻。
回到林智坚的论文门,为何产生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简单作结一句话:因为太扯了。
太扯了
林生道貌岸然,衣冠楚楚,有人形容“就像从时尚杂志走出来的人”,在新竹市长任内,颇受年轻人支持。一般而言,政党在新竹市都会安排年轻党员竞选市长,因为这里有“竹科”(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台湾平均收入最高,平均年龄也较低的城市,对象征进步改革的年轻政客接受度较高。
现在民进党以“横柴入灶”的方式,推林智坚选桃园市长,着眼点在于对手远为年长,打年轻形象牌具有优势。不过呢,愈是形象好的年轻政客,通常愈经不起放大镜检验,因为这些人毕业后就靠政学人脉食禄于政党,基本没有真正的社会经验,因此,检验从学历入手,通常就是“终南捷径”。
林智坚在一所私立大学的硕士论文,有许多明显不符学术常理之处:
其一,论理没有“引用标注”,亦无“参考书目”。白话说,就是“口说无凭”,此乃论文之大忌。
其二,内容抄袭公家机关(竹科管理局)的报告,以及专业杂志,26700字的抄袭率高达87.8%,复制贴上,连转化成自己的叙事都懒得去做。
在新竹市长任内,林智坚在职攻读台大“经发所”,想再镀金一次,成为民进党的储备高官,结果这份学历的论文,也遭质疑是抄袭同一个指导教授学生“余某”的论文,抄袭率高达七成。
一样也是复制贴上,连镀金都不上心。
这两个“论文门”所牵连到的不只大学单位,还包含公家单位(竹科管理局),以及台湾前“陆委会主委”、现任“安全局局长”陈明通这个“位极人臣”的高官。
作为林智坚的指导教授,陈明通不得不跳出来“洗地”,但愈洗地愈黑,竟称是该学生“余某”抄袭林智坚,而非相反。问题是,该学生先毕业,林智坚后毕业,显然当外界是小学生来骗。
“余某”至今未敢出来自清,经外界彻查,原来“余某”目前任职于“调查局”,同样是“陈明通老师”的“门生故旧”,就是“陈明通官老爷”的下级部属。陈老师的学生网络,可谓遍及政坛了。
须知,台湾有三大情治系统,安全局、调查局、军事情报局,其中安全局地位最高,并为指挥情治单位的机关。那么,局长是陈明通,门生是调查员,这师生网络追究起来会有多绵密?恐怕也经不起放大镜检视。
陈明通喊冤“有理说不清”,马上就为民进党“大内宣”所用,全党强调此案“另有曲折”,林智坚“无辜”,只是“很难简化说明而已”。
问题是,按陈明通的说法,林智坚与“余某”两人至少有一人是抄袭,指导教授,也就是陈明通本人,可逃不掉渎职之责。今天一个学生出事,让另一个学生背锅,作为“余某”的“恩师兼大长官”,谁都会觉得陈明通必然串供。
1450,动都不敢动
令人发噱的是,平常嚣张跋扈的“绿营网军1450”,在此“论文门”一案上,几乎全数消音。媒体询问民进党前民代郭正亮,为何这次“网军”没动啊?郭也笑回:因为吵不赢。
换言之,林智坚的“论文门”,根本就是罪证确凿,事证如铁打般坚实,也就只有“共犯”们不得不出来“喊冤”,而这些逻辑不通的说法,等于又是官官相护的铁证,除了绿营同温层,完全无法取信于民。
由此观之,这门“学术生意”,是类似陈明通这种政学两栖者的发达捷径,“卖学历”之所得,就是下半生的高官厚禄。
数年前,有大陆交换生对我说,陈明通对大陆学生特别好。当时“涉世未深”的我,心里只是一惊,陈明通不是很绿吗?现在回头再看,“陈老师”布局之广,非小民所能领略,一身“官”骨,八面玲珑,两岸好的时候,不好的时候,人家都吃得开,难怪发达贵显。
真正该自清的是“台湾最高学府”:台湾大学。经在野党具名检举后,校方承诺启动调查。不过呢,大家都知道,像陈明通这种“自订学术伦理”的老鼠屎,在台大可不止一个。
至于前述那所私立大学的相关教授呢?为自保,当然得帮林智坚背书,但连面都不敢露,护航声明由林智坚代为发表。另外的“共犯”还有那间公家机关(竹科管理局),事发三天不愿给予正面答复,言辞闪烁,最后由林智坚幕僚诠释其声明,仍是官腔官调,语焉不详。
须知,林智坚抄袭竹科管理局的那份报告是一个标案,由竹科管理局委托该私立大学做报告,标金45万新台币,属知识产权所有人,合约并载明内容不得公开,也不得以私人名义发表。因此在野党呼吁竹科管理局向该所大学与林智坚提出违约与窃占知识产权控告。
这就是所谓的铁证如山,情节比以往所有“论文门”都严重,因此连“1450”都不敢吭声。
“1450”瑟缩不出,蔡英文只好硬着头皮亲自上阵,在脸书上以“不舍林智坚”作为软诉求,批评“在野党为选举任意抹黑”作为硬回击。
此举当然吸引成千上万网民踊跃盖楼,因为蔡英文也有“论文门”,网民讥得入木三分:“若林智坚懂得将论文封存30年就没事了。”以此讽刺蔡英文“被封存”的真假论文疑云。
蔡英文的“论文门”,也是一个疑似“洗学历”的案件,只要蔡与其学校一天拿不出真版论文,这个质疑就一天不会消散,势将纠缠蔡英文一生。
“假博士”保护你,网民酸到骨子里
复制贴标“伪精英”,政学勾结“洗学历”。“林智坚论文门”只是这类弊端的冰山一角,而若不是民进党三番两次以“论文门”作为选举奥步攻击在野党,他党还没学会这招反制,真是活生生的报应不爽。
在“林智坚论文门”爆发之前没几天,民进党发动侧翼攻击国民党籍高雄市长参选人柯志恩“学术不伦”,指控柯的期刊论文“一稿两投”“自我抄袭”,“将一个研究(模式)套在两个不同的样本,当两篇论文发表,以便升任正教授。”
这样模糊的指控,当然经不起考验。因为第一,“自我抄袭”与“抄袭别人”在观感上天差地别,“不伦”之说,文宣意义大于实质;第二,此指控不过就是三言两语,毫无具体证据,是否“自我抄袭”,也得拿“抄袭率”来证明,但指控者没拿出来,就是典型的“黑函攻击”。
柯志恩的“论文门”因粗糙指控而并未引起关注,但随后林智坚的“论文门”就因指证历历,引起百倍于柯志恩的新闻效应。
柯志恩的“论文门”是“外部攻击”,林智坚的“论文门”却非常可能是“内部攻击”,效应自是完全不同。林智坚的“论文门”中牵涉标案的那一桩,若非来自民进党内部的“深喉咙”爆料,按理这个“共犯结构”很难被外界发现,也因此关键证据能一枪毙命。
换言之,绿营内部的选举矛盾非常多,林智坚也非如外表那样在民进党内“众星拱月”。这步借刀杀人,在台湾已经司空见惯,所有投入选举的政党都无法幸免于自残。
结语
如前言,选举只是个偷窥洞,丑闻本身才是看点。学术腐败的生产线,在林智坚的“论文门”上开了民众的眼界。
学校先拿到公家机关标案撰写报告,再给学生当成论文给文凭,这是一种生产线;指导教授有心给政治学生“洗学历”,论文内容自然不是重点,共享互利大家都轻松,这是另一种生产线。
林智坚在两种“政学生产线”占尽便宜,毕业后便成为柯建铭的助理,选上市长后再获“绿色掩护”,取得“最高学府学历”;民进党甚至一度想为他合并新竹县市延续其政治生命,最后功败垂成仍是让林参选桃园市长,何止“三千宠爱在一身”?
所谓“有违学术伦理”,“陈义过高,土匪当家,”挂着高学历的,还是“土匪”,因为他们无需寒窗苦读,只需复制贴上,就有现成的功名利禄等在路上。
“论文门”是丑闻,而台湾大学,就是它的产地。(雁黙)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