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峡之声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时政>国际热点 > 详情

日本核污水第二轮排放启动,打击海鲜水产的“蝴蝶效应”放大

来源:钛媒体APP | 2023-10-07 16:08:15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鲸商,作者 | 萧杰

10月5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启动了福岛核污水第二轮排放。

按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此前公布的计划,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第二轮排放入海总量约为7800吨,排放周期预计为17天(截至10月22日)。与8月24日的日本第一轮核污水排放量与周期,基本相同。

在日本第一轮核污水排放时,其周边国家出现了消费者对食盐、海产品等多类商品的哄抢现象。为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放恶行,以及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8月24日中国海关宣布我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与此同时,国内多个地区的盐市场也发生波动,养殖水产、盐业板块掀涨停潮,日本料理、日式洗护、美妆品牌均受到打击,而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负面影响,仍在进一步蔓延。

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蝴蝶效应”

核污水排放带来的影响,日本首当其冲。

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近半个月中,日本政府累计设立800亿日元的基金,以支援因核污水排海而受影响的水产产业。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最新数据,日本渔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极低。2021年和2022年,日本渔业分别占GDP总量的0.12%、0.04%。

这虽与支柱型产业,像是制造业、房地产、批发零售贸易的差距较大。但对于产业和渔民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日本水产品并非日本重点出口商品,占比常年在0.25%左右。但出口总量不是个小数目。

2022年,日本向全球出口的水产品总额也达到19.7亿美元。并且,近十年来也保持着一个波动上涨的趋势。2021年同比涨幅曾达到35.5%。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增长将戛然而止。

图片

因为中韩两国是日本水产品的重要出口国,2022年占比约为45%。两国对日本水产品的禁令,将导致其8.7亿美元的水产品出口受到影响。

日本核污水刚排放时,韩国教育部就表示,正在向韩国学校食堂供应安全性得到确认的水产品。然而,韩国政府虽不断为核污染水的安全性背书,启动相关检测方案,但仍旧难以取信于民。韩国民间除掀起抢购海盐的浪潮外,也对鱼虾等海产品的安全性极为焦虑。

早在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爆发后,韩国政府也立刻禁止了从日本福岛及核事故周边8个县进口所有水产品。韩国关税厅(海关)数据显示,韩国的日产鱼贝类进口量在2011年和2012年同比骤减37.7%和36.3%。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当年韩国日产鱼贝类进口量和进口额较2010年分别减少67.4%和57%。

再看国内,海关总署决定自 2023 年 8 月 24 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7 月中国从日本进口鱼类等水产品为 2.35 亿元,同比减少 29%;今年 1~7 月进口总额为 19.37 亿元;2022 年和 2021 年全年,进口总额分别为 33.96 亿元、25.35 亿元。

其中,扇贝在国内的价格已出现滑落。

2022年,日本输往中国的扇贝高达467亿日元。而由于中国的禁令,出口停滞,目前日本流通的扇贝数量增多,导致市场行情下跌,扇贝价格同比下降约3成。所以近期,日本政府也在积极开拓美国和东南亚市场,以取代中国在其水产品的地位。

除了渔业以及相关产品进出口的问题,日本短期内受影响的还有旅游业。旅游业是日本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2003年,日本旅游业进入加速期,并稳步发展成为世界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在2019年疫情来临前,旅游业为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了约7.3%。其中,外国游客消费贡献的旅游收入达到4.8万亿日元。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国人对日本旅行的态度正在转变,其他国家亦是如此,这或许会对日本旅游业造成打击。

总体而言,核污水的排放已经对日本的渔业进出口和旅游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国内海鲜水产的突变‍‍

把视线放在国内,会发现最先感受到“辐射”影响的是食材和餐饮业。

早在2012年,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爆发时,大量中国消费者掀起了一波抢盐热潮。十年后的今日,面对日本排核污水,日本周围的中国、韩国超市依旧出现了抢盐现象。

8月24日,京东超市上关键词“盐”搜索次数环比增长377%,食用盐成交额环比增长498%;彼时,盒马、永辉等购物平台中的食盐都已缺货。抖音中的“青海湖盐”“自贡井盐”等产品,瞬间从小透明变成“顶流”。

根据众多医生的说法,碘盐无法达到抗辐射的作用,过量的食盐摄入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荷,造成高血压等疾病发生。所以,抢碘盐是无意义的。

消费者们对食盐的恐慌性持续性不强,毕竟其供应充足。但海产品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不久前,#中国日料店会大批量倒闭吗#已经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因为在8月27日,上海一家知名日料品牌荣新馆中,有几名消费者在用餐后,4个成年人皆出现上吐下泻,其中还有人被送入抢救室。该消息一出,引起大量社会舆论哗然。

也有人不少食客对于日本海鲜都有了吃一顿少一顿的心态。但早在7月中旬,不少北京的日料店透露日本宣布计划排放处理核废水后,客人消费量就降低了90%,有店主表示今后准备改行。

图片

食品安全向来是能引起老百姓激愤的话题。尤其在餐饮行业中,现在,大量高端日料店不再强调食材来源于日本空运。门店们纷纷强调像刺生拼盘、烤三文鱼、三文鱼饭团、鳗鱼饭等产品的原材料来自俄罗斯、挪威等地。

也有日料店老板表示,即日起停止采购并杜绝使用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尽快完成安全食材替换等。以鳗鱼饭为特色的店铺,也在门店中贴上了告示,称鳗鱼产自中国福建,而非日本。

可以看出,国家的相关部门官宣全面禁止日本海产品的信息,影响颇大。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显然需要时间去更换供应链。以国联水产为代表的一批的上市企业,也因为日本海产品的禁令,而在股市上大涨。

根据新华日报访谈,南通国安水产公司总经理曹国安表示:“当时一下子有点问题,反应过激。这两天海鲜价格又恢复正常了,销售没什么影响了”。其公司与联营的105艘生产船、25艘购鲜船共130艘9月16日出海,今年产量低,跌了70%,海鲜价格很坚挺,不少人先买了囤着。梭子蟹、金钩虾、小鲳鱼之类海鲜都比去年贵了20%-25%。

也有深圳海鲜水产档老板说:“我们的进货渠道是海吉星农批,没有任何水产品来源日本,且上架前都经过专业检测、货品有来源凭据。”一家水产档的老板表示,“敢摆在柜台卖肯定是安全的,请市民放心买。”

当前的日料、进口食品、海产品都难免进入低迷期。然而,核污水的排放仍未结束。未来的海鲜市场,是否需要新的资质检验、产品检验,还要打个问好。

日本核污水持续排放是“慢性病”‍‍‍‍‍

东电称,日本核污染水的第二轮排放详情,将在本月下旬公布。也就是说,事件仍在发酵。

这不仅对国内的渔业、海产品、餐饮业造成影响。去年一度成为新风口的预制菜赛道,或许也将受到不小的冲击。因为酸菜鱼、小龙虾等海产品可谓预制菜爆品。在盒马,鲜食烤鱼更是常年稳居预制菜销售榜首。

在2022年,中国的水产预制菜市场已有上千亿规模,本来预估到了2026年,整个水产预制菜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在整个预制菜市场中占比超过25%,但未来无论是资本的投入还是产业的发展预估都有不小的影响。

因此,今年G20峰会的主题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未来”。

图片

陈东晓认为,下一步在针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第一我们要同国际社会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一道开展多方案评估,而不是仅排海一个方案。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各种影响因素和对短、中、长期各个阶段的影响,通过优化比对,最终形成一个共同的决策。

第二,要继续敦促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内的国际组织以及相关利益攸关方,对储存在福岛核电站大罐里的日方所谓“经过处理的废水”进行独立的取样监测,而不是只依赖日方或者东电给出的数据,从而确保每一罐都达标。同时还应推动在福岛现场建立监测的实验室。

第三,要制定好年度排放总量的限制,以免今后发生难以估量、难以预测、难以逆转的海洋环境灾难。

最后,要建立长期的海洋环境评估机制,评价核污染水排海对于海洋环境的长期影响。

而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能否加强出厂产品的质量检测,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维护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也要看多方努力了。

编辑: 梁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