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2024年选举结果及其影响评析
来源:海峡之声 | 2024-04-15 08:42:15
编者按:近日,民进党赖清德新行政团队名单已陆续出炉。今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后,国台办发言人指出,民进党并不能代表岛内主流民意,选举结果撼动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实,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阻挡不了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本文作者从岛内政治小环境、中美关系大环境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等角度对以上论述进行了深入分析,供大家参考。
2024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已经结束,本届选民有1954万,投票率为71.89%、投出1405万张选票。台湾地区领导人部分,“赖萧配”获得5586019票、占40.05%;“侯赵配”获得4671021票、占33.49%;“柯盈配”3694660票、占26.46%。“立委”部分,国民党获得52席、比上届增加14席;民进党51席,比上届减少10席;民众党8席,比上届增加3席;无党籍获得2席,立场亲泛蓝。
对于此次选举结果的回应,国台办发言人在当月17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台湾地区选举是中国地方事务;两项选举结果充分表明,民进党并不能代表岛内主流民意;选举结果撼动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实,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阻挡不了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
其一,两项选举结果充分表明,民进党代表不了台湾,代表不了全体台湾同胞。
一来,就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而言,如上海台研所倪永杰所言,选举结果再次印证台湾民众是平衡取向之聪明选民,让蓝、绿、白各方都无法取得绝对优势,无法独大、独霸、独吞台湾的政经利益。民进党虽然赢得地区领导人选举,但民进党在“立委”部分惨输,失去“立院”第一大党地位;国民党重回“立院”第一大党;新兴政党民众党则被台湾民众送入“立院”成为左右“立院”的关键变量,可以稀释与对冲来自蓝绿阵营各自的深色调。对于选举结果,蓝、绿、白实际上都笑不出来,台湾政治进入延长赛、加时赛。
二来,就台湾民众的路线偏好而言,此次选举看似为蓝、绿、白三方的选择,但攸关政治路线的抉择上,实质只有民进党“蔡英文路线”与非绿阵营“要和平 、要交流 、要合作 、要发展”-“四要路线”的选择。经选举结果检验,后者事实上为六成台湾主流民意所在,持“蔡英文路线”的民进党在非绿阵营的“蓝白合”破局后惨胜。选后民进党的“蔡英文路线”势必时刻接受主流民意的考验,尤其是其激进“倡议”势必在“立院”的法律议程上遭遇碰壁。
其二,选举的结果撼动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与事实,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事实上,无论是台湾地区此次选举,既往选举还是今后选举,所谓“法理台独”议题均是伪命题。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如香港中文大学郑永年所言,其受制于中美关系大环境与岛内民主小环境的双重限制。大环境中的美国因素固然有“台湾牌”的成分,但也拒斥民进党的“法理台独”选项;小环境中的民主制度使得“台独”底色的赖清德可以当选,也使得“法理台独”的合法变现几乎不可能。而两者均依托于中国大陆在两重环境下的关键角色,依托于中国大陆毫不动摇的反“独”决心。
具体到赖清德胜选后所面临的三重约束限制:
第一是台湾的选举制度下,选举政治人物的政治权力与施政空间相当受限。受制于法律、官僚、派系、在野、媒体、社会力量、社会议题的多重制衡,赖清德本人面临的掣肘将更多,台湾频繁的选举机制与易变的民情民意,将对赖本人政治主张的变现造成较大压力,可能会迫使其逐步回调与钝化激进立场,而这取决于在野力量的互动与社会支持的变迁。
第二是赖清德此次胜选,面临少数派执政与“立院”三党不过半的局面。其民意代表性与认受性不足,其主张与意志的法律变现将颇为艰难,而其若同关键少数民众党合作,亦必会稀释与对冲其激进的政策意志。
第三是台湾所处的政治空间深受美国的影响。美国今年选举结果将决定其“台湾牌”的尺度,即“蔡英文路线”变现的程度。而在此之前赖的政策预期会较为可控,“法理台独”选项亦与美方将台湾问题长期化的意图相悖。
其三,选举的结果阻挡不了祖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台湾问题既作为国共内战之历史遗绪,是法理上结束内战状态以完成统一的问题;又牵涉大国崛起之地缘对峙,是中美博弈的关键问题。美国因素的存在,使得台湾问题的存在得以复杂化,更使得两岸之间的法理内战状态得以长期化。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是将此问题框定在一个中国框架内,是一种法理上的国家内部问题。这是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被视为两岸关系定海神针的原因所在,也是“台独”就意味着战争的原因所在。
而其解决的进路:一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与台湾当局,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融合发展乃至“一国两制”方针,力图化解两岸之间法理上之内战状态。二是寄信心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能在进一步发展进程中,于中美实力消长进程中,克服、解决乃至消化台湾问题中地缘层次的美国因素,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坚实基础。(李林杰)
编辑: 梁华
分享: